青少年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
青少年的认知加工发生了两大变化,即结构性变化和功能性变化。结构性变化包括信息加工能力的变化和长时记忆中储存的知识数量的增加。储存在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功能性变化发生在获取、处理和保存信息,包括学习、记忆、推理、决策。
在语言发展方面,青少年开始喜欢讨论抽象概念,使用逻辑连接词,甚至反语、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青少年逐渐学会“社会观点采择”,即个体根据他人所持的观点和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来调整自己的谈话能力。
科尔伯格认为“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看法反映出他们的认知发展”。他把道德推理水平划分成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分成两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可能终生达不到与年龄对应的道德水平。
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受到多因素影响,包括:父母的教养风格、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质量、性别、种族、同伴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对自己的信念。那些高自我效能感,善于规划学习并充满自信的学生,更有望取得好成绩。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有成功的学习经历,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在学业上的自信心。
常见的父母教养风格包括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权威型父母鼓励孩子多方面看待问题、参与家庭决策,及时给孩子赞赏、特权、帮助和鼓励。这类父母的教养风格最有利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专制型父母不允许孩子提出质疑或争论,对孩子的好成绩永远只会提出更高要求;孩子考差时,此类父母则会对孩子打击、惩罚。放任型父母则是撒手不管,认为孩子应该对自己负责。如果家庭和朋友都很重视学习成绩,这会给青少年带来积极的“同伴影响”。
父母的信念和抱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方式。职业规划对于青少年的意义重大。认可自己做的事并相信自己能做好,这样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但如果不认可自己的工作或担心无法胜任,这样的人可能会怀疑自己的人生意义。“对自我进行界定是青少年期首要的人格问题。”
江西乐灵心理咨询中心 联系微信136779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