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刻板行为?星孩的刻板行为要不要阻止?
最近乐灵心理老师在后台收到了不少有意思的留言,其一个留言引起了作者的注意:
“我家小贺6岁了,是个自闭症儿童。最近我发现孩子总是这样,用完的东西一定要准确的放回原位,不管是小汽车还在其它玩具人偶,一定要按照他自己的要求顺序进行摆放。特别苦恼的是,有时候带他去商店,看到货架上的小汽车他也会按照他心里那套顺序去摆放,如果阻止或者打乱这个秩序便会大哭大闹一番......”
自闭症儿童把小汽车排成一排,这是一种强迫行为,当有人打乱了小汽车的顺序时,孩子可能会以一种机械式的强迫行为将其复原,所以这也是不少星爸妈们、同时也是这位家长的疑惑地方:孩子这些行为,到底是自闭症的刻板行为还是强迫症,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又该如何区分?
是强迫症还是刻板行为?
自闭症的刻板行为常常被误以为是强迫症,但实际上,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刻板行为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情况。
自闭症的重复性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核心缺陷之一,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之一,是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表现出的一系列频率较高、无明显目的和意义的行为,还包括兴趣狭窄,很难接受事物的改变等。
强迫症则是以某种规则行事或重复性进行某项事情。比如以一种特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物品、门窗必须始终保持开着或关着、不断检查门窗、抽屉、数数等。举个例子:在你关好门走下楼的那一刻,心里总是忍不住的回想“自己有没有把门锁好?窗到底关了吗?”这个想法一直在脑海里回荡个不停,最终你会仍不住的停下前进的脚步,匆匆忙的回去检查一遍。
生活中,我们常常将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定义为——“强迫症”。当这种强迫症状再次出现时患者会感觉到痛苦,虽然有试图抵抗,但仍很难做到忽略。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但是自闭症者同样也存在强迫症的某种行为,比如鞋子必须按颜色搭配排列,喝水的杯子必须倒着放,吃饭时坐的椅子必须是同一个等等,二者又该如何准确区分呢?自闭症的刻板行为和强迫症看起来相似,但实质上却不同,主要为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动机不同。
具体来说,强迫症患者时常会感到“被迫”得去做一些事,比如强迫回忆某事;反复洗涤、确认和检查等,这种短时间的重复行为被认为是强迫症,并且症状者会认为这种“强迫行为”可以防止坏事发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具有意义的“。
而刻板行为是明显地毫无目的的运动或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不断重复的动作,例如,拍手、晃动身体、挥动手臂、反复玩弄手指的动作。自闭症者这对这些行为的背后意义并不会太深究,他们也并不会像强迫症者一样,认为“强迫行为可以防止坏事情发生。”
自闭症的强迫和刻板行为该如何干预?
谈到如何干预自闭症者的强迫和刻板行为问题时,一定是星爸妈们的一个大难点,原因在于强迫和刻板行为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也可能导致孩子在强迫行为中伤害自己。但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多刻板行为需要干预,也不是所有的刻板行为都需要干预。
哪些行为“不好的刻板行为”需要进行干预呢?
一些特殊的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这种刻板行为都需要干预,这是必须的。此外,一些对未来存在安全隐患的刻板行为也需要干预。比如孩子喜欢按按钮,只要是视线范围内能触手可及的按钮都会不自觉地去按,当然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是乘地铁、高铁等一些交通工具的时候,这些按钮可不是能随便按的,这种可见的、在未来会引发问题的行为,就需要及时进行矫正。另外,一些持续性重复200次以上频次的刻板行为,也可以进行干预。
最常见的干预方式为——转移注意力。正如留言里的家长所言,小贺很喜欢将小汽车排成一排,那么我们如何转变小贺的这种刻板行为呢?比如,当儿童产生这种行为时,家长可以对儿童说:“我们先玩点连线的游戏,这样你才可以玩小汽车”。
可能孩子一开始不明白家长的意思,也不愿意从他喜欢的“游戏”中抽身出来,那么我们家长可以将游戏道具的纸和笔放在孩子面前,为儿童讲解希望他完成的游戏任务,孩子接受游戏后,每隔2~3分钟可以对孩子来一次鼓励“宝贝你真棒,爸爸奖励你一张小汽车卡片。”同时可以告诉孩子,等卡片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时,可以换取他喜欢的小汽车,这也是转移注意力、同时刻板行为的一种方法。
此外,为提供合适的替代行为,也是一种干预方式。比如孩子喜欢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来吃,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的是寻求一种感官上的刺激,那么我们家长也可以通过随身携带零食的方式来替代捡来的食物,那么也就可以避免该不良行为的发生。
写在最后
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表现出的重复性刻板行为是为了博得同伴或者成人的关注。另外,也有专家对自闭症的强迫行为做出解释,认为自闭症者是强迫症是和焦虑症并存的,其中,强迫行为常常是自闭症者作为减少焦虑而做出的强迫行为。比如,当自闭症者感到焦虑或者兴奋时,会通过排列小汽车,挥舞手臂、玩弄手指等进行发泄。
回头想想,我们在焦虑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出现按压手指、走来走去的行为呢。所以,不是所有的刻板行为都需要改善,总之,学会观察和分析,消除对于孩子不好影响的刻板行为,以及好好“利用”孩子好的刻板行为,对于当下的训练以及孩子未来的成长,或许能带来不一样的帮助。
江西乐灵心理咨询中心 联系微信136779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