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娇妻”7个月孕照曝光,人设崩塌:不要再过度追求完美了!
接纳自己
朗朗的“小娇妻”吉娜,再一次因为“好身材”上热搜。
怀孕7个月,依然丰乳细腰,穿着粉红色吊带裙,完全看不出孕肚。用朗朗的话来形容,就是“吉娜怀孕腰没变化,就是正常人的体型”。
但是,身材如此完美的吉娜,评论区少有赞美,大多是负面评价:“畸形审美”“不要制造焦虑”“别再鼓吹女明星怀孕状态好了”……即使有赞美,也是部分网友在吹捧自己的身材:“我怀孕时身材也很好啊”“我生完孩子也才XX斤”“我4个月的时候还能穿露脐装”……看完评论,我心里有点慌。难道全天下孕妇,都是仙女,只有怀孕7个月胖成球的我,是个不懂保养的丑八怪?当然不是。
我想,只是因为很多人跟我一样,内在对于“我不够好”的焦虑感,被吉娜的好身材激活了。
为什么吉娜的完美,让人焦虑?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需求——只想接纳自己完美的部分,无视不完美的部分。德芬老师曾说,所有外在的一切,都是你的投射。凡是我们抗拒的,都会持续。吉娜的完美,像一面“放大镜”,把我们内心不希望被看到的自己,悄悄放大。那个不完美的自己,那个认为自己“不够好”的自己。就像一个丑小孩,甩不掉,也接纳不了。但这种“不接纳”,其实无关我们本身的美丑,只在于我们对自己的“偏见”。娱乐圈里公认“高颜值”的杨超越,也感叹“一直觉得自己很丑”。她在综艺《心动的信号》中,坦言自己小时候很丑,现在也丑。参加《奇葩说》,还自曝“经常被自己丑哭”。
她的巴掌脸,大眼睛,好身材……多少人求之不得,可她一点也看不到自己有多美。这让我想起一名来访者,她毕业3年,人际关系摩擦不断,无论入职哪家公司,都觉得同事看不起她。请她吃饭,是施舍轻视;夸她好看,是话中带刺;帮她倒水,是在嘲笑她生活不能自理。一次喝醉酒,她跟同事吐槽:我知道,你们都看不起我,嫌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是个土包子,还长得丑……她哭着说,自己每天花几小时化妆,花十几万买奢侈品,出入高档会所景区……欠债累累,就为了能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过得很好,逞那几分钟的强。然而,当同事解释他们根本没有想那么多时,她依然无法释怀。反倒觉得自己像个小丑,活得好累,又好狼狈。
在她的世界里,总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戳着她的脊梁骨:你丑!你笨!你一无是处!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根源其实出在她自己身上,她从心底觉得自己不够好,才导致了她觉得每个人都好像看不起她。她的问题在于——“不是她不够好,而是她认为自己不够好。”这种对自我的无法接纳,造就了她的自卑,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难题。
只是,为什么我们这么难以接纳自己,反而还要给自己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呢?
无法接纳自己,源自“我有罪”的潜意识否定。如同活在透明的牢笼中,生而自由,却不敢拥抱自由,觉得一个人活不下去,必须被他人“审判”才能感到安全。心理学家称之为:自罪心理。它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因是:从小到大,我们都不曾被父母看到。一位来访者“不接纳感”特别强烈,他的母亲身体不好,患有慢性疾病,经常卧床不起。他童年最深的感受,就是“忽视”。
所有人都围着母亲转,而母亲不是躺在床上发呆,就是抱怨自己身上哪里很痛,无力照顾他,也无法顾及他的感受。他很早熟,9岁就学会做早饭,每天早上上学前,先帮母亲热一杯牛奶,煮两个鸡蛋。如果他不想做,有情绪,或者情绪失控,母亲就会比他更失控。在这场情绪拉锯战里,他永远是败者,因为他很健康,必须迁就身体不好的母亲。仿佛母亲身体不好,是他的错似的。不知不觉,一个念头植根在他内心深处:我有病,我无能,我一无是处,我不配被爱。即使他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独立生存能力很强,也很懂得照顾别人,情商非常高。也还是觉得:我不配被赞誉,被崇拜,被欣赏。有人骂他,嘲笑他,看不起他,反而才正常。他说:被人夸奖,我第一感受是高兴。但接着,就会有一股没来由的焦灼感,仿佛夸奖背后藏着一个很大的惩罚。这种矛盾的情绪,源自他为照顾不好母亲感到内疚,同时也暗藏着对母亲的愤怒。可他听话惯了,已经无力面对这份愤怒,就把这份愤怒投射到自己身上。
都是因为你不够好,母亲才不爱你!其实,我们恐惧的不是“缺点”,而是“不完美”背后的惩罚:你必须乖,必须听话,必须顺从……否则,爸爸妈妈就不会爱你。对孩童来说,父母就是唯一的信仰,被父母疼爱,就是生存意义,“不被爱”的惩罚太致命。可现实中,能够看到孩子情绪,理解并接纳的父母,少之又少。更多父母本身没有爱自己的能力,又将这份遗憾传承给了孩子。
无力接受现实的孩子,只能在接下来的人生里,通过“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来假装完美,粉饰太平。
我们总说:要爱自己。但到底什么是“爱自己”?买更贵的衣服?化更好看的妆?吃更美味的食物?住更大的房子?都不是。真正的爱自己,是给“不完美”打开一扇窗,让光照进来,温暖那个不被看到、不被接纳的内在小孩。所以,爱自己的另一个说法,是“接纳自己,包括好的部分,不好的部分”。它需要我们做到三点:1.搭建真诚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医生范德考克,想帮助一位有过童年创伤的孩子,学着接纳自己,但他发现,这孩子身边就有一个“医生”:她的小马。在范德考克的建议下,孩子加入马术协会,每天照顾小马,和马匹建立深厚的感情纽带。动物是真诚的,当它渴望看到她,它便是发自肺腑这样渴望着。从照顾小马,联想到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不难发现:那些有着糟糕童年,却自信盎然的人,身边都有愿意无条件支持信任他,并且始终真诚如一的朋友。
或许是一只猫,一条狗,又或许是童年玩伴,知心好友,忘年之交……强大而真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我们的避风港,它让我们爱自己,而无惧风雨。2.修通自罪感姜思达在节目中说,小时候,父母总是吵架,对他有很严厉,他只能做一个很乖的孩子。长大后,他很厌恶这样的自己,对别人的每句评价,都非常敏感,却不知道怎么摆脱厌恶。仿佛一座陶瓷堤坝,看似强大,稍微遭遇打击,就土崩瓦解了。而他战胜这一切的方法,是在公众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吐露伤痛,表露心声,无论优点缺点,都争取被人看到。父母把他们难以接受的负面情感,丢垃圾一样丢给孩子,孩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对着别人发泄,成为踢猫效应的一环;要么忍。可是父母糟糕,并不是你的错。长大之后,你不止两个选择。如果心里仍然难受,就默念一句话:你已经长大,没有人惩罚你。你不再依靠父母生存,可以凭自己活得很好,选择各式各样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感。你可以通过心理咨询,阅读书籍,冥想正念来强大内心,也可以选择运动健身,舞蹈韵律来强大身体。
修通的意义,不是改变父母,而是理解一个道理:我们无力阻止上一代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让这个问题,止步于我们这一代。3.好坏兼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作者认为:精神富足来源于好坏兼修,坏的部分也会带来能量。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从小身体不好,但他把自卑化为能量,靠自己勤学苦练,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心理学大师。他渴望把自己成长的过程,传授出去,帮助更多的人,于是走上心理学之路。驱动他成长升华的动力,除了优点,比如聪明,冷静等品德;也有缺点,比如内向敏感,残疾人独特的视角。阿德勒的故事说明了:所谓缺点,不过是用错了的优点。只要机会恰当,缺点,也能和优点一样,带来幸福与成就。人固然有缺点,但只要你想,你能有一万个理由夸奖自己,无论优缺点:体胖,那叫“丰盈”;平胸,那叫“高级”;腿短,那叫“可爱”……人生,就是一场无限靠近完美,却总有遗憾的过程。一个成熟的人,不是想方设法变得更完美,而是把不完美,当成人生的风景,接纳它,浏览它,欣赏它。就像心理学家伊尔斯.桑德说的:学着接受自己,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慢慢的,你会从他人的审判抽离,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上来。
江西乐灵心理咨询中心 联系微信18679953376
上一条:66岁董明珠直播带货65亿:中年女人,靠这三点实现逆袭 下一条:你有没有勇气做一个无用之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