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

“暴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羞耻”

 

《都挺好》里的老二苏明成十分冲动,常暴跳如雷,其中两次“暴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是暴打苏明玉,狰狞的面孔、气急败坏的神情,让苏明成忘了自己是谁,拳头如暴雨般殴打,直到妹妹满脸是血倒在车库中,红了眼的苏明成才扬长而去。 
这次暴力起因是苏明成妻子(朱丽)失业了,失业原因是明玉当众揭发了和嫂子的关系。
苏明成听闻,像野兽般四处寻找明玉,直到潜伏在车库把她痛打一顿才肯罢休。
第二次则发生在苏明成和妻子丽丽争执中,俩人越吵越激烈,话赶话中丽丽说:“你妹妹说的没错,你就是个没断奶的孩子!”
 
苏明成瞬间眼红,一记耳光扇在妻子脸上,整个人都卡顿了,正是这记耳光最终导致了俩人离婚。
 
一个是亲妹妹、一个是最爱的妻子,是什么让苏明成“痛下杀手”?
答案是“羞耻感的暴露”。
 
 
“羞耻”可能是人最难忍受的情感,它的突然出现让人瞬间崩溃,生理上也会出现各种反应。
比如脸发烫、眼脸下垂、胸口发闷、浑身发抖、无法言语、大脑空白。
更重要的,当意识到这些反应会更加羞愧,感到惭愧、渺小,或绝望与麻木。
这时会本能想逃开。有时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或变成隐形人。
再也不让任何人看见这个“羞耻的自己”。
然而,越想摆脱越绝望,因为羞耻一旦被激发,特别是被不经意激发,大脑是完全失控的,就像没穿衣服突然被扔在大庭广众。
此时,本能反应一定要做些什么,不管有没有用,至少不被羞耻感淹没。
于是,人瞬间暴怒、大声斥责、辱骂对方,伴随各种狰狞扭曲,严重者如苏明成会拳脚相向,攻击对方的身体。
这种暴怒有几个特点:
第一,很迅速、很莫名其妙。
第二,和当下事态不符,比如别人说你衣服不合身,你就会把水泼到对方脸上。
第三,伴随失控丧失理智,完全不计后果。
这种“暴怒”最大获益就是瞬间转移“羞耻”。
用更有张力的情绪,用“攻击者”的姿态,替代了内在隐藏的“羞耻感”。
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
孩子写不好作业突然失手打了他、对方说没品位你就立马翻脸、有人超车就不顾安全愤然追逐、买东西有人插队便立刻大声苛责。
 
可以这样说,只要发现某人突然暴怒,背后隐藏的动力就是“羞耻感”的暴露。
对苏明成来说,打妹妹引发的羞耻感是:“我是个懦夫、无能、都不能保护妻子”; 
打妻子引发的羞耻感是:“我离开了妈妈就没活着的权利”。
刚刚以上例子中,可能引发的羞耻感分别是:
“我不配做个好妈妈”
“我是庸俗的、低人一等”
“我是个失败者”
“我一文不值不被重视”
我们可以觉察,“羞耻感”直接关乎整体做人的失败,不像“内疚感”觉得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存在本身就是错的。
实际上,别人根本没羞辱他的意思,但在其内心深处有个点是不能碰的,那关乎到存在的意义。
很多时候,这个点会被无限放大。
几年前我有个来访,仅仅小时候做过鼻子的手术,就彻底否定了容貌,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丑的人,不配活着,也不配拥有任何好的感觉、更不值得被爱。
发展到最后,出现了各种“症状”: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症、抑郁、厌食、自残等等。
当然,我们知道“鼻子手术”只不过是个诱因,最多算是个小的创伤体验,决定因素还是人格底子,当然并不像我这几行字说的那么简单,我们工作了整整2年,她才愿意接受现在的自己。
所以,羞耻感是有诸多来源的。
就像苏明成最大来源便是母亲功能型养育,感觉离开妈妈就无法独活,这会渗透到整个成长经历中,慢慢演变成了某种性格。
羞耻感一般会被潜意识深深压着,人会用各种方法逃避激发羞耻的情景,但在某些时候是逃不开的,越是亲密的人越是逃不开,这也是为什么越是熟人越难以启齿的原因。
 
而当羞耻被不经意间暴露时,是极具淹没感的,会瞬间把人推向绝望。
此刻根据程度不同,人立马本能启动“应急性防御”,最有效的就是瞬间暴怒,会立刻转移,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感觉反转为“虚假的强大”。
只不过暴怒之后往往被迫承担严重后果。
比如苏明成被刑拘、离婚,这样的后果太过于惨烈。
但的确如此,一个暴怒的人惩罚也是毁灭的,会被法律制裁、会受伤、会有丧失,还会伴随巨大的内疚和自责,继而再次陷入深深的“羞耻旋涡”


那怎么办呢?
道理很简单,之所以暴怒就是因为在逃避真实感受,之所以逃避是因为羞耻太让人恶心了。
故此,面对是唯一出路。
能有人引领,并一点点协助你看见、克服,是最好不过了。
倘若没有,人往往在一次次代价中慢慢成长,就像苏明成,最终还是和自己和解了。
不过还是会有几个原则的:
· 先从防御入手。
比如本文提到的“暴怒”,当然还有其他防御,比如:否认、完美、回避、过分夸大等。
需要对这些“保护层”一点点分析理解。
· 其次,要找到“羞耻感”的来源。
可以这样说,每个人来源都不一样,“找”的过程需要耐心,很多人就是在探索中跑掉了,因为羞耻感简直太难忍受了。
· 第三,多次体验“羞耻感”,循序渐进。
形成羞耻那段岁月是创伤的,只要创伤性体验就需要哀悼,哀悼的过程必须要再次碰触,把没能释放的情绪释放,把“未完成事件”完成,才算是跨过了那道坎。
· 最后,要从内心理解自己,对自己宽容。
羞耻也是自我一部分,有尊严才会有羞耻,而不是“无耻之徒”。
倘若众目睽睽扒光衣服还无动于衷,就是没一点羞耻感,那么此人除了解离就是分裂。
羞耻和内疚一样,只有相对健康的人才拥有它,你和我都有,只是程度不同,防御不同。
今天我谈的“暴怒”就是一种原始防御,它虽然隔离了羞耻,却付出了严重代价,这才是需要改变的中心。


江西乐灵心理咨询中心  联系微信18679953376
 

上一条:暂无记录 下一条:“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作为父母,你要清楚这几件事…… 返回列表